·闪电新闻8月22日讯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压舱石”,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加强粮食领域的监管执法,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潍坊市临朐县粮食事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粮食领域监管执法的新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部门协同的强化、分类评价制度的建立和执法队伍的升级等,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在科技赋能方面,临朐县粮食事务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粮食监管平台。临朐县粮食收储公司为售粮农户办理一卡通,实现粮食从登记、扦样、检化验、计量称重、入库、出库、结算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所有环节数据自动采集并及时上传,形成从收购到存储、销售全过程可追溯、流程可管控,上级监管部门可随时查看,实现“穿透式”监管。临朐县纸坊粮库负责保管工作的刘经理告诉记者,有了智慧粮库一卡通,农户来卖粮非常方便,大大缩短粮食入库时间,售粮款也能快速结算,当天就能到账。
部门协同也是创新监管执法的关键。临朐县聚焦粮食流通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制定《关于建立健全粮食流通协同联动监管执法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农发行等部门监管责任,协同开展粮食流通领域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持续释放“严监管”“强执法”信号。今年5月份,联合执法队伍查处了一起涉粮企业流通台账账实不符案件,对涉案企业进行了行政警告处罚,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此外,在全县试点推行乡镇协助粮食流通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所有镇街(园、区)均明确协助粮食执法职能的部门,确保有2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参与配合粮食监管工作,打通粮食安全“最后一公里”。
充分发挥信用评价等级作用,对粮食企业实行分类监管。临朐县粮食事务服务中心制定《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细则》,建立企业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机制。对信用等级较高企业,合理降低检查频次。对信誉等级较低的企业,加大抽查比例和频次,促进粮食企业自觉守法、诚信经营,营造良好有序的粮食流通市场环境。在第一、二季度粮食购销季度巡查中,对信用分数后2位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予以重点检查,做到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高风险企业“全方位监管”。
升级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执行力”。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大落实”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定期邀请法律专家讲解《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邀请市场监管部门人员讲解执法实践,开展执法观摩演练、案卷交叉互评等活动,全面提高执法人员运用法律知识、熟悉执法流程、制作执法文书的业务素养和执法能力。严把执法人员入口关,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人员充实到粮食执法队伍,建立完善粮食执法监管专业人才库,鼓励相关涉粮部门单位对持有行政执法证,并在执法监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在干部考核、评先评优时给予倾斜。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商,将粮食流通行政执法所需业务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落实粮食执法专项业务经费5万元,配置专业设备,实现粮食执法监管装备标准化。上半年,共开展执法检查20余次,查处案件1例,行政警告企业1家。
临朐县辛寨街道良海面粉加工厂负责人王经理表示,创新监管执法模式后,企业在粮食生产和储存环节更加规范和严谨,这不仅有助于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也提升了企业的市场信誉和竞争力。
通过一系列创新监管执法举措的实施,临朐县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粮食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规范,粮食质量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广大群众的“粮袋子”更加安全、放心。
临朐县粮食事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马振海表示,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