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2024-08-23 09:09:08
·闪电新闻8月23日讯 经济发展蹄疾步稳、项目建设百舸争流、产业园区活力四射……初秋的昌邑大地,一派欣欣向荣,处处洋溢着奋斗的激情。8月22日至23日,潍坊昌邑市召开的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议,是一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绩赛绩,也是一次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交流碰撞”。
林立的塔吊,耸立的是发展信心;轰鸣的机器,奏响的是产业合唱;在建的项目,积蓄的是经济活力……学习、对标、反思、谋变,与会人员在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和产业园区,聆听奋蹄疾奔的足音。
“小块头”长成“大个子” 先进制造“实力出圈”
潍坊凯盛新材料高性能聚芳醚酮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三期施工现场,运货车辆往来穿梭、机械轰鸣不绝于耳,工人忙着在生产车间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我们以氯、硫基础化工原料为起点,凭借二氧化硫的分离及循环利用为核心技术,实现了氯化亚砜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硫的循环利用,进一步研发出性能纤维芳纶的聚合单体、高性能高分子材料聚醚酮酮及其相关功能性产品,构建起特色鲜明的立体产业链结构,其中聚醚酮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和电子等领域,实现了高端领域产品线的突破。”潍坊凯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泰铭说,从2023年2月的一期投产,到二期的落地达效,到预计今年8月底的三期试生产,再到明年四期项目的超前谋划,随着项目的“接二连三”,企业规模也逐渐由“小”变“大”。
项目裂变,绽放产业倍增“新风景”。无独有偶,“头回客”变“回头客”的还有潍坊三力本诺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企业年产14.6万吨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一体化项目也将分两期落地昌邑,一期主要建设高碳醇下游系列产品,二期主要建设酰氯类及下游产品,项目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地下基础桩基建设。
引得进、落得下、留得住,长得快、发展好——项目从一个到一群,产业由一环到一链,企业上马二期后继续投三期、四期……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钉”在昌邑?项目的“接二连三”,离不开服务的“千方百计”。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引擎”。
走进位于昌邑市围子街道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昌邑海洋生态与工程研究站项目建设现场,钢架林立,塔吊高悬,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进行施工作业……“一期项目于2024年4月份开工建设,目前正在稳步推进,预计2024年10月份完成主体工程,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副总经理褚乃东介绍说。
集结最强“大脑”,构筑“智汇”高地。该研究站是中科院在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重点建设的专业研究站,也是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山东省首个专业研究站。主要开展环渤海湾生态监管与特色生物资源开发、沿海油气与稀有元素资源化开发、海岸带城市水文学研究与示范等基础科学研究。建设国家大数据中心数据工程应用分中心,开展大数据工程应用创新实践研究。
对企业而言,昌邑这方产业沃土的最大吸引力,就是正在进行中的发展要素“聚变”。今年上半年,昌邑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5%,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
“老字号”焕发“新动能” 绿色智造“向新而行”
在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双壁波纹管生产线的装配车间,一批发往欧洲的订单正在抓紧装配中。位于昌邑的这家企业,虽然外表低调,却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主打产品——双壁塑料波纹管生产设备,能够与世界行业顶尖水平一较高下。
取道“专精特新”,打造“行业尖兵”。2001年,企业取道“专而精”,专注做波纹管生产设备。今年企业利用原有车间进行升级改造,致力打造一处现代化智能制造车间。项目以其国际先进的波纹管生产设备技术,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居榜首。今年4月份,该项目成功入选山东省企业技改重点项目导向目录。
科创实力显著提升,创新硕果成绩斐然。截至目前,昌邑市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3家。
向“新”而行,碳”索绿色未来。昌邑锚定新能源产业全业态协同发展,乘着新能源这趟“快车”一路向前跑。
在三峡昌邑海上风电项目的海洋牧场在线监测系统上可以实时看到海底的场景,形态各异的藻类植物密密麻麻聚集在人工鱼礁和风机基础周围,周围的鲈鱼、磷虾也在欢快摇曳,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共同构成了一片壮观的“水下森林”。
“公司投资七百多万元建设了全方位、全时段的海底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海流、波浪、温度、海洋生物的在线监测观测,我们发现风电装机形成了类似人工鱼礁的功能,聚鱼效果非常好,在实现‘蓝色粮仓 绿色能源’综合发展的同时,也让风电的底色更‘绿’了。”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锦超说。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昌邑市聚焦延伸相关装备制造产业链,实施补链强链工程,整合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在新赛道上加速培育新优势。
在昌邑市都昌街道城西生态制造产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青卓(香港)新能源有限公司年产五万吨高强度防腐智慧光伏支架项目也即将落地。该项目研究开发光伏智能逐光设备、光伏板智能组件控制器、智能能源控制器、智能组串式储能等设备,开发“风洞”实验室。建成后可年产光伏支架2gw,实现年销售额5亿元。
物尽其用,“节”尽所“能”。推动清洁能源替代的同时,昌邑市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助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农业塑料物尽其用,“生态包袱”蝶变“绿色财富”。位于石埠经济发展区的上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主体已建成,正在进行内部装修,设备预计9月份可安装完毕,10月份竣工试生产。作为昌邑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处理废旧农膜的企业,项目自2023年5月开工建设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污水处理设施等,配套农业塑料回收再利用生产线,塑料成品生产线等设施,建成后年可生产塑料再生颗粒5万吨、各类包装材料2万吨。
数据背后折射出经济“含绿量”。截至目前,昌邑已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1.8万千瓦,今年以来发出“绿电”15.14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0%。按照规划,“十四五”末昌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20万千瓦左右,年发“绿电”60亿度,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0万吨。
“短投资”带来“长效益” 民生福祉“量质齐升”
“这个是乒乓福娘,直播间的粉丝们如果有喜欢这一款多肉的直接去3号链接下单……”在潍坊昌邑市卜庄镇的侨乡共富工坊,带货达人程德彦正熟练地向大家讲解不同品种多肉的特点。
直播“新就业”,打通特色产品“出村路”。“这样一场直播下来,就有约1万元的收益。”直播间隙,程德彦介绍道,“创业的成功多亏了‘侨乡共富工坊’给我们提供的场地和各种各样的支持,为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才能甩开膀子大胆干。”
共富工坊为入驻的创业者提供免除两年房屋租金、水电暖等费用的政策福利,最大程度降低创业成本,让他们轻装上阵,放手去闯。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富农人,自2022年9月投用以来,先后吸引周边100多名有志青年互动交流,先后培育23名“新农人”,孵化出创业项目27个,带动就业岗位1000多个,辐射周边10多个村增收致富,年可创造经济收益6000多万元。
产业连着就业,稳产业既能稳就业,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在位于北孟镇的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项目现场,空旷的田野里,一排大棚拔地而起,该项目主要以种植生产山药、黄精等中药材及黄精山药复合饮品为主,除种植基地,还建设食品生产车间、保健食品生产车间、水处理车间等,实现从原材料到产品“一条龙”发展模式。
“建成后,预计年产长生露牌山药黄精复合饮品90000万瓶,带动就业150余人。”山东中健长生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孙胜钰介绍道。“配套建设的中健长生露种植基地,计划流转土地5000亩,打造山东最大的黄精种植基地。一期现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主要种植黄精、山药等项目原料,平均每亩土地增收5000元,带动周边的村民共同致富。”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的“必答题”。昌邑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扩大学位供给,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宁让“学位等人”、不让“人等学位”。
昌邑市龙泽学校的学生就是直接受益者,该校于去年9月投用,设计规模36个班、1680人,拥有实验楼、餐厅等完善的教学设施、配套设施和体育场地,有效缓解了昌邑城东片区入学压力。
为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奎聚街道突破资金瓶颈,社会募捐1.1亿元,总投资3.2亿元,打造“教育组团”,新建龙泽学校、第三实验小学、三台小学,扩建南隅小学,配建5所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5600个,为昌邑市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打下坚实基础。
“短投资”带来“长效益”,在解民忧上提交“最优解”。昌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今年上半年昌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44:1。
项目建设“春潮涌”,产业发展“步铿锵”。将会议搬到项目建设现场,昭示的是决心,展现的是魄力,更明确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鲜明导向。在这个充满生机的美好时节,昌邑上下正鼓起决胜全年的干劲,用大项目、好项目的落地生根,厚植起“再出发”的更强后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争先晋位,奋力开创昌邑更加美好的明天。
闪电新闻记者 王亮家 刘九省 潍坊报道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536-819810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6-8198101,诚邀凯时棋牌的合作伙伴。